教学诊断与改进详解
可复制的文字
教学诊断与改进李 利
一、教育部先后下发三个文件,大力推进“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2、《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3、《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37号)
二、教育部先后召开两类会议,加大“教学诊断与改进”培训力度1、全国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专家委员会会议,培训专家;2、全国高中职院校校长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培训主办方人员。三、教育部启动“教学诊断与改进”试点工作高职“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国9个省27所高职院校试点:山西、内蒙古 、黑龙江、江苏、山东、河南、重庆、贵州、陕西四、湖北省启动“教学诊断与改进”试点工作1、《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试行)》
2、2016年12月1日,各校将《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报省教育厅备案。3、2016年组织少数学校试点,2017年起组织省级复核,每3年抽样复核的学校数不少于总数的1/4。五、诊断重点:新建院校:保证学校基本办学方向、基本办学条件、基本管理规范;省级以上示范院校:集聚优势、凝练方向、提高发展能力;其余院校:保证履行办学主体责任,建立和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六、复核学校应提交的材料:
1、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自我诊改报告》2、近2年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3、近2年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分析报告》4、近2年学校、校内职能部门、院(系)的年度自我诊改报告5、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划及其他子规划6、学校所在地区或行业事业发展规划七、复核依据与结论:诊断项目 7个 自主诊断结果与复核结果相符≥29项:结论:有效7—36—90 诊断要素36个 自主诊断结果与复核结果相符<24项:结论:异常诊断点 90个 上述标准以外的其他情况:结论:待改进
复核结论为“异常”、连续2次“待改进”、应参加而无故不参加抽样复核的学校:采取调减招生计划、暂停备案新专业、限制项目审报、调整拨款经费等限制措施。八、“教学诊改”的主要内容:规划→目标→标准→实施→诊改制度与运行→诊改效果过程性管理原始性资料
诊断项目 诊断要素 诊断点 关键量化指标1、体系总体构架
1.1质量保证理念质量目标与定位质量保证规划质量文化建设1.2组织构架质量保证机构与分工质量保证队伍
湖北省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项目表诊断项目7个 诊断要素36个 诊断点90个诊断项目 诊断要素 诊断点 关键量化指标1、体系总体构架1.3制度构架质量保证制度执行与改进1.4信息系统信息采集与管理信息应用
诊断项目7个 诊断要素36个 诊断点90个诊断项目 诊断要素 诊断点 关键量化指标2、办学质量保证2.1 学校事业发展规划规划制定目标与标准 毕业生本省、本地就业率实施保障
2.2 组织领导办学规模与结构生师比 、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教学中心地位 教学投入占比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教学大赛参与率
诊断项目7个 诊断要素36个 诊断点90个诊断项目 诊断要素 诊断点 关键量化指标2、办学质量保证2.3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协同育人*社会服务
2.4 学校管理校园稳定与校园文化教学管理与教风 学生参与评教比例学生管理与学风 学生出勤率、辍学率2.5 办学诊改诊改制度与运行诊改效果诊断项目7个 诊断要素36个 诊断点90个诊断项目 诊断要素 诊断点 关键量化指标3、专业质量保证3.1专业建设规划规划制定目标与标准实施保障3.2专业设置
专业动态调整 专业平均学生数*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国家级、省级重点(示范)专业数及比例3.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执行纯理论课、实践+理论课、纯实践课比例
诊断项目7个 诊断要素36个 诊断点90个诊断项目 诊断要素 诊断点 关键量化指标3、专业质量保证3.4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3.5专业教学团队团队建设 双师素质比例带头人
3.6专业实践条件校内实训条件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使用时间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基地接待学生量(人次)、基地使用时间(天)
诊断项目7个 诊断要素36个 诊断点90个诊断项目 诊断要素 诊断点 关键量化指标3、专业质量保证3.7专业创新发展*专业特色 学生获省级以上奖励项目数**对外合作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系统培养3.8专业诊改诊改制度与运行诊改效果外部诊断(评估)结论应用
诊断项目7个 诊断要素36个 诊断点90个诊断项目 诊断要素 诊断点 关键量化指标4、课程质量保证4.1课程建设规划规划制定目标与标准实施保障4.2课程内容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完备率课程内容
4.3课程资源教材选用与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与开发
诊断项目7个 诊断要素36个 诊断点90个诊断项目 诊断要素 诊断点 关键量化指标4、课程质量保证4.4课程教学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课程考核教学效果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人数比例、参加保险学生数、实习专业对口率4.5课程诊改诊改制度与运行诊改效果诊断项目7个 诊断要素36个 诊断点90个诊断项目 诊断要素 诊断点 关键量化指标5、师资质量保证5.1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规划制定目标与标准实施保障
5.2专任教师专任教师规模与结构专任教师总数 、 双师素质比例专任教师教学平均教学工作 量 、 平 均周学时专任教师科研
诊断项目7个 诊断要素36个 诊断点90个诊断项目 诊断要素 诊断点 关键量化指标5、师资质量保证5.3兼职教师兼职教师规模与结构兼职教师教学承担专业课程、C类课程门数及比例5.4教师发展专任教师能力提升培训进修、挂职锻炼年均人日、经费占学校经费支出比例兼职教师能力提升5.5师资诊改诊改制度与运行诊改效果诊断项目7个 诊断要素36个 诊断点90个诊断项目 诊断要素 诊断点 关键量化指标6、学生全面发展保证
6.1育人规划规划制订目标与标准实施保障6.2成长环境安全与生活保障
特殊学生群体服务与资助 奖助人数奖助金额
诊断项目7个 诊断要素36个 诊断点90个诊断项目 诊断要素 诊断点 关键量化指标6、学生全面发展保证6.3立德树人德育心理健康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 自主创业比例6.4 培养质量就业质量就业率月收入
就业去向社会评价母校满意度雇主满意度资格证获取率6.5学生全面发展诊改诊改制度与运行诊改效果
诊断项目7个 诊断要素36个 诊断点90个诊断项目 诊断要素 诊断点 关键量化指标7、体系运行效果7.1外部环境改进政策环境资源环境
合作发展环境
7.2质量事故管控管控制度发生率及影响预警机制
诊断项目7个 诊断要素36个 诊断点90个诊断项目 诊断要素 诊断点 关键量化指标7、体系运行效果7.3质量保证效果规划体系建设及效果标准体系建设及效果诊改机制建设及效果7.4体系特色 学校质量保证体系特色诊断项目7个 诊断要素36个 诊断点90个质量方针与总目标项目层级
决策指挥 质量生成 资源建设 支持服务 监督控制学校学校章程组织结构“十三五”总规划绩效标准 培养体系校园文化
校企合作资源开发资产经营产教政策内控制度数据平台预警发布质量管控学校质量报告专业 专业建设规划 专业标准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训基地建设
资源管理运行管理
环境管理 专业诊改 专业质量报告课程 课程建设规划 课程标准 课程教学实施教学条件实训条件资源使用条件保障文化营造社会服务课程诊改 课程质量报告教师 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教师发展标准
教师的研究与发展
教学设施工作设施生活保障安全保障师德师风教学能力服务能力诊改教师质量报告学生 育人规划 学生发展标准学生的研究与发展
学习设施生活设施学习能力学习风气学业水平诊改学生质量报告
目标链 标准链 实施链 条件链 制度链 信息链项目层级 规划(计划) 目标 标准
学校 “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规划目标 支撑标准部门 各部门子规划 各部门子规划目标 各部门支撑标准院部(专业)各专业建设规划 各专业建设目标 各专业建设标准教研室(课程)
课程建设规划 课程建设目标 课程建设标准教师 课程教学方案自身发展规划课程教学目标本人发展目标课程教学标准本人发展标准规划、目标、标准项目层级
“十三五”期间专任教师建设目标教师标准 说明人事处全校专任教师数量目标结构目标水平目标
本校各类专任教师最低任职标准
各类指:专业、实践、基础、公共、辅导员;不同职称;双师;骨干;专业带头人等。不能低于所在省的标准专业本专业数量目标结构目标水平目标本专业各类专任教师最低任职标准应根据专业基础和学校规划确定不能低于学校标准课程本课程数量目标结构目标水平目标本课程各类专任教师最低任职标准应根据课程基础和专业建设规划确定不能低于本专业设置的标准教师本人发展目标 本人发展标准 应根据自身基础和课程建设规划确定不能低于本课程设置的标准目标与标准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有关任务和项目落实工作的通知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65项任务和22个项目湖北省教育厅承担《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51项任务和16个项目,用3年时间完成。1、各二级学院和相关职能部门认领任务和项目,组织申报;2、2016年9月15日之前登录教育部职成司《行动计划》管理平台,提交相关资料;3、9月20日前将拟承担的“任务和项目一览表”报教育厅职成处。工作任务 申请数量 单位骨干专业建设 个
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个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 个立项建设省级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个立项建设省级高等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门建成一批职业能力培养虚拟仿真实训中心 个建设一批骨干职业教育集团 个支持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和企业合作举办适用公办学校政策、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二级学院 个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校企共建以现代学徒制培养为主的特色学院 个以市场为导向多方共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个与技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合作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 个开发建设一批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 门新组建一批农业职教集团 个建设一批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 个项目一览表(截图)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举办2016年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通知报名时间:2016年9月1日至9月30日竞赛时间:2016年11月19日至11月20日竞赛项目:6个专业大类、13个竞赛项目,“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会计技术”为2016年改革试点赛项。竞赛地点: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武汉市交通学校、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长江职业学院。1 高职组 工程测量※ 土木建筑大类 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2 高职组 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试与调试※ 装备制造大类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3 高职组 动漫制作※ 文化艺术大类 长江职业学院
4 高职组 电子商务技能 财经商贸大类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5 高职组 汽车检测与维修 装备制造大类 武汉市交通学校6 高职组 西式宴会服务 旅游大类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7 高职组 现代物流储存与配送作业优化设计和实施 财经商贸大类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8 高职组 计算机网络应用 电子信息大类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9 高职组 导游服务 旅游大类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10 高职组 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试点) 电子信息大类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11 高职组 会计技术(试点) 财经商贸大类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12 高职组 工程造价 土木建筑大类 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13 高职组 数控机床装配调试与维修 装备制造大类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赛项设置及承办院校名单教育部关于《推荐职业院校参加教育部与华航唯实、ABB、新时达工业机器人领域职业教育合作项目》的通知1、项目合作建设院校100所:10所——“工业机器人开放式公共实训基地”暨“ABB/新时达工业机器人研发应用中心”90所——“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中心”2、项目合作内容:
向学校赠送部分实训设备、教学资源包、教学云平台、离线编程软件及师资培训,共同推进工业机器人专业建设。3、省级教育部门对申报院校进行遴选,每个省份推荐院校不超过10所,2016年12月23日截止。
一、教育部先后下发三个文件,大力推进“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2、《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3、《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37号)
二、教育部先后召开两类会议,加大“教学诊断与改进”培训力度1、全国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专家委员会会议,培训专家;2、全国高中职院校校长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培训主办方人员。三、教育部启动“教学诊断与改进”试点工作高职“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国9个省27所高职院校试点:山西、内蒙古 、黑龙江、江苏、山东、河南、重庆、贵州、陕西四、湖北省启动“教学诊断与改进”试点工作1、《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试行)》
2、2016年12月1日,各校将《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报省教育厅备案。3、2016年组织少数学校试点,2017年起组织省级复核,每3年抽样复核的学校数不少于总数的1/4。五、诊断重点:新建院校:保证学校基本办学方向、基本办学条件、基本管理规范;省级以上示范院校:集聚优势、凝练方向、提高发展能力;其余院校:保证履行办学主体责任,建立和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六、复核学校应提交的材料:
1、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自我诊改报告》2、近2年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3、近2年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分析报告》4、近2年学校、校内职能部门、院(系)的年度自我诊改报告5、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划及其他子规划6、学校所在地区或行业事业发展规划七、复核依据与结论:诊断项目 7个 自主诊断结果与复核结果相符≥29项:结论:有效7—36—90 诊断要素36个 自主诊断结果与复核结果相符<24项:结论:异常诊断点 90个 上述标准以外的其他情况:结论:待改进
复核结论为“异常”、连续2次“待改进”、应参加而无故不参加抽样复核的学校:采取调减招生计划、暂停备案新专业、限制项目审报、调整拨款经费等限制措施。八、“教学诊改”的主要内容:规划→目标→标准→实施→诊改制度与运行→诊改效果过程性管理原始性资料
诊断项目 诊断要素 诊断点 关键量化指标1、体系总体构架
1.1质量保证理念质量目标与定位质量保证规划质量文化建设1.2组织构架质量保证机构与分工质量保证队伍
湖北省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项目表诊断项目7个 诊断要素36个 诊断点90个诊断项目 诊断要素 诊断点 关键量化指标1、体系总体构架1.3制度构架质量保证制度执行与改进1.4信息系统信息采集与管理信息应用
诊断项目7个 诊断要素36个 诊断点90个诊断项目 诊断要素 诊断点 关键量化指标2、办学质量保证2.1 学校事业发展规划规划制定目标与标准 毕业生本省、本地就业率实施保障
2.2 组织领导办学规模与结构生师比 、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教学中心地位 教学投入占比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教学大赛参与率
诊断项目7个 诊断要素36个 诊断点90个诊断项目 诊断要素 诊断点 关键量化指标2、办学质量保证2.3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协同育人*社会服务
2.4 学校管理校园稳定与校园文化教学管理与教风 学生参与评教比例学生管理与学风 学生出勤率、辍学率2.5 办学诊改诊改制度与运行诊改效果诊断项目7个 诊断要素36个 诊断点90个诊断项目 诊断要素 诊断点 关键量化指标3、专业质量保证3.1专业建设规划规划制定目标与标准实施保障3.2专业设置
专业动态调整 专业平均学生数*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国家级、省级重点(示范)专业数及比例3.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执行纯理论课、实践+理论课、纯实践课比例
诊断项目7个 诊断要素36个 诊断点90个诊断项目 诊断要素 诊断点 关键量化指标3、专业质量保证3.4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3.5专业教学团队团队建设 双师素质比例带头人
3.6专业实践条件校内实训条件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使用时间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基地接待学生量(人次)、基地使用时间(天)
诊断项目7个 诊断要素36个 诊断点90个诊断项目 诊断要素 诊断点 关键量化指标3、专业质量保证3.7专业创新发展*专业特色 学生获省级以上奖励项目数**对外合作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系统培养3.8专业诊改诊改制度与运行诊改效果外部诊断(评估)结论应用
诊断项目7个 诊断要素36个 诊断点90个诊断项目 诊断要素 诊断点 关键量化指标4、课程质量保证4.1课程建设规划规划制定目标与标准实施保障4.2课程内容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完备率课程内容
4.3课程资源教材选用与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与开发
诊断项目7个 诊断要素36个 诊断点90个诊断项目 诊断要素 诊断点 关键量化指标4、课程质量保证4.4课程教学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课程考核教学效果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人数比例、参加保险学生数、实习专业对口率4.5课程诊改诊改制度与运行诊改效果诊断项目7个 诊断要素36个 诊断点90个诊断项目 诊断要素 诊断点 关键量化指标5、师资质量保证5.1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规划制定目标与标准实施保障
5.2专任教师专任教师规模与结构专任教师总数 、 双师素质比例专任教师教学平均教学工作 量 、 平 均周学时专任教师科研
诊断项目7个 诊断要素36个 诊断点90个诊断项目 诊断要素 诊断点 关键量化指标5、师资质量保证5.3兼职教师兼职教师规模与结构兼职教师教学承担专业课程、C类课程门数及比例5.4教师发展专任教师能力提升培训进修、挂职锻炼年均人日、经费占学校经费支出比例兼职教师能力提升5.5师资诊改诊改制度与运行诊改效果诊断项目7个 诊断要素36个 诊断点90个诊断项目 诊断要素 诊断点 关键量化指标6、学生全面发展保证
6.1育人规划规划制订目标与标准实施保障6.2成长环境安全与生活保障
特殊学生群体服务与资助 奖助人数奖助金额
诊断项目7个 诊断要素36个 诊断点90个诊断项目 诊断要素 诊断点 关键量化指标6、学生全面发展保证6.3立德树人德育心理健康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 自主创业比例6.4 培养质量就业质量就业率月收入
就业去向社会评价母校满意度雇主满意度资格证获取率6.5学生全面发展诊改诊改制度与运行诊改效果
诊断项目7个 诊断要素36个 诊断点90个诊断项目 诊断要素 诊断点 关键量化指标7、体系运行效果7.1外部环境改进政策环境资源环境
合作发展环境
7.2质量事故管控管控制度发生率及影响预警机制
诊断项目7个 诊断要素36个 诊断点90个诊断项目 诊断要素 诊断点 关键量化指标7、体系运行效果7.3质量保证效果规划体系建设及效果标准体系建设及效果诊改机制建设及效果7.4体系特色 学校质量保证体系特色诊断项目7个 诊断要素36个 诊断点90个质量方针与总目标项目层级
决策指挥 质量生成 资源建设 支持服务 监督控制学校学校章程组织结构“十三五”总规划绩效标准 培养体系校园文化
校企合作资源开发资产经营产教政策内控制度数据平台预警发布质量管控学校质量报告专业 专业建设规划 专业标准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训基地建设
资源管理运行管理
环境管理 专业诊改 专业质量报告课程 课程建设规划 课程标准 课程教学实施教学条件实训条件资源使用条件保障文化营造社会服务课程诊改 课程质量报告教师 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教师发展标准
教师的研究与发展
教学设施工作设施生活保障安全保障师德师风教学能力服务能力诊改教师质量报告学生 育人规划 学生发展标准学生的研究与发展
学习设施生活设施学习能力学习风气学业水平诊改学生质量报告
目标链 标准链 实施链 条件链 制度链 信息链项目层级 规划(计划) 目标 标准
学校 “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规划目标 支撑标准部门 各部门子规划 各部门子规划目标 各部门支撑标准院部(专业)各专业建设规划 各专业建设目标 各专业建设标准教研室(课程)
课程建设规划 课程建设目标 课程建设标准教师 课程教学方案自身发展规划课程教学目标本人发展目标课程教学标准本人发展标准规划、目标、标准项目层级
“十三五”期间专任教师建设目标教师标准 说明人事处全校专任教师数量目标结构目标水平目标
本校各类专任教师最低任职标准
各类指:专业、实践、基础、公共、辅导员;不同职称;双师;骨干;专业带头人等。不能低于所在省的标准专业本专业数量目标结构目标水平目标本专业各类专任教师最低任职标准应根据专业基础和学校规划确定不能低于学校标准课程本课程数量目标结构目标水平目标本课程各类专任教师最低任职标准应根据课程基础和专业建设规划确定不能低于本专业设置的标准教师本人发展目标 本人发展标准 应根据自身基础和课程建设规划确定不能低于本课程设置的标准目标与标准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有关任务和项目落实工作的通知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65项任务和22个项目湖北省教育厅承担《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51项任务和16个项目,用3年时间完成。1、各二级学院和相关职能部门认领任务和项目,组织申报;2、2016年9月15日之前登录教育部职成司《行动计划》管理平台,提交相关资料;3、9月20日前将拟承担的“任务和项目一览表”报教育厅职成处。工作任务 申请数量 单位骨干专业建设 个
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个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 个立项建设省级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个立项建设省级高等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门建成一批职业能力培养虚拟仿真实训中心 个建设一批骨干职业教育集团 个支持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和企业合作举办适用公办学校政策、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二级学院 个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校企共建以现代学徒制培养为主的特色学院 个以市场为导向多方共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个与技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合作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 个开发建设一批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 门新组建一批农业职教集团 个建设一批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 个项目一览表(截图)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举办2016年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通知报名时间:2016年9月1日至9月30日竞赛时间:2016年11月19日至11月20日竞赛项目:6个专业大类、13个竞赛项目,“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会计技术”为2016年改革试点赛项。竞赛地点: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武汉市交通学校、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长江职业学院。1 高职组 工程测量※ 土木建筑大类 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2 高职组 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试与调试※ 装备制造大类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3 高职组 动漫制作※ 文化艺术大类 长江职业学院
4 高职组 电子商务技能 财经商贸大类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5 高职组 汽车检测与维修 装备制造大类 武汉市交通学校6 高职组 西式宴会服务 旅游大类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7 高职组 现代物流储存与配送作业优化设计和实施 财经商贸大类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8 高职组 计算机网络应用 电子信息大类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9 高职组 导游服务 旅游大类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10 高职组 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试点) 电子信息大类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11 高职组 会计技术(试点) 财经商贸大类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12 高职组 工程造价 土木建筑大类 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13 高职组 数控机床装配调试与维修 装备制造大类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赛项设置及承办院校名单教育部关于《推荐职业院校参加教育部与华航唯实、ABB、新时达工业机器人领域职业教育合作项目》的通知1、项目合作建设院校100所:10所——“工业机器人开放式公共实训基地”暨“ABB/新时达工业机器人研发应用中心”90所——“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中心”2、项目合作内容:
向学校赠送部分实训设备、教学资源包、教学云平台、离线编程软件及师资培训,共同推进工业机器人专业建设。3、省级教育部门对申报院校进行遴选,每个省份推荐院校不超过10所,2016年12月23日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