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七年级语文教学建议剖析
可复制的文字
七年级语文教学建议重庆市渝北中学校曾 永 利◼ 鸟儿死去的时候……【俄】日丹诺夫◼ 鸟儿死去的时候,它身上疲倦的子弹也在哭泣,那子弹和鸟儿一样,它唯一的希望也是飞翔。
◼ 有时候,我觉得中考就是那把无形的枪,我自己就是那颗疲惫的子弹,学生就是被我杀死的鸟儿,他们肉体还活着,但是他们热爱文学、热爱写作的心却被我用一套套试卷,一个个答题模式杀死了。讨论几个问题
◼ 1.初一学生的语文究竟是怎样的水平?◼ 2.六年级到七年级之间如何衔接?◼ 3.如何更有效地运用教材?我们的教学方式、练习题、考试是否真的适合我们的学生?◼ 4.初一的学生能否做中考题?◼ 5.初一语文考150分是否适合学生?◼ 6.如何向家长解释“学生一进初中语文成绩就下降了”?一、关于初一的学生◼ 1.蹲下身子平视学生。◼ 蹲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理念◼ 你面对的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 六年级和七年级之间台阶非常陡◼ 腰弯下去才能看到学生的真实水平,能知道他们的真正困难和需求。
◼ 牵着学生的手,照亮他们眼前的路,帮助他们挪动脚步,他们才能进步
◼ 千万不要说他们不行,从小学生一步跃变为中学生,他们的内心还不够强大、自信,他们最需要的是鼓励和肯定2.起点要低,步子要小。◼ 放缓教学节奏,从字音字形开始
◼ 字形字音看似简单,分值又小,但是却影响学生的成绩,如果学生想上130,选择题一个都不能错。◼ 要拿出专门的时间补拼音◼ 比如“р”和“q”,“ei”和“ie”;“i”“u”在一起音调标在后;
◼ 还有二声三声分不清等问题都要教◼ 要注意纠正学生写字的笔画,听写、 默写用正楷,特别是现在的网络阅卷,对书写要求更高。(风,心,直)
3. 注重养成教育,教给学生必要的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养成标节次、查生字词(注音、解释)、画中心句、过渡句以及对重点语句重点词语等圈点勾画的习惯;●养成划分文章段落、概括段落大意的习惯;●养成梳理文章线索和脉络的习惯;●养成在初读课文后要重点阅读课前提示、课后练习,然后带着提示和练习中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阅读的习惯;●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巩固的习惯;●要求学生建立错题集,养成及时纠错的习惯。尤其要学生养成随手做点评、做批注的习惯。必要的工具书
◼ 《现代汉语词典》或《新华字典》◼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4. 面对每一位学生,促进全员进步◼ 不要歧视学困生(对有些学生而言,语文也许是他唯一能及格或者唯一能上三位数的学科, 他们才是专心专意学语文的人啊!)◼ 相信自己带的学生是最好的。◼ 每一位学生的成绩都决定我们的教学成绩。二、关于新教材◼ 1.七上新教材变化之一:强调阅读能力的培养。◼ 新教材对七上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重点培养学生朗读、默读的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朗读要求:
◼ 第一单元:正确,流畅,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第三单元:品读,通过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文章大意的基础上仔细体会作者传达的微妙情感,揣摩和品味富有特色的语言,积累精彩语句。
◼ 特别要注意:不是所有课文都需要朗读,不是所有课文都需要全文朗读。朗读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而是一种训练,要有目标,有选择。朗读是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的实践活动,不可随意进行,更不能把一篇较长的课文从头朗读到尾。默读要求:◼ 第二单元:一气呵成,保证阅读感知的完整以及一定的阅读速度;◼ 第四单元圈点、勾画,通过把握线索、抓关键语句等方式,概括文章的中心;
◼ 第五单元做摘录,把握文章内在的条理,理清作者思路;◼ 第六单元快速阅读,提高阅读速度,把握联想和想象。2.七上新教材变化之二:强调语法教学。
◼ 近年来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法知识由淡化到淡出,逐渐远离初中语文课堂,语文课标中特别强调不要系统地讲解语文知识,不要用名词术语考学生,为此各版本教材都回避知识,不敢大张旗鼓地放入知识教学的内容。在这种背景下,新修订的人教版语文教材还是尽可能地植入了语法元素,以补白的形式出现。◼ 建议:◼ 语法知识可以集中教学,也可以随文教学,但不能不教学。而讲的目的不是要学生记住那些概念,分清哪些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或对句子成分做孤立的分析,而是为了语言的实际运用,是从运用出发,是为更好地使用或欣赏自己的母语服务的。 题量的均衡性 提高题目的设计质量⚫ 注重文本细读⚫ 紧扣单元重点 题目设计的灵活性⚫ 避免问—答、问—答⚫ 找准切入点 重视思维训练
⚫ 注重形象思维的运用⚫ 注重思维的训练《走一步,再走一步》
一、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说说你从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二、在下边两种情况下,你将分别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说出来与同学交流一下。1.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2.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三、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样处理的?有什么经验教训?写出来,班里出一期专栏。《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展开叙事的。勾画出文中标志事件发展的语句,并复述“我”从冒险到脱险的经过。二、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我”在这一事件中心理上的变化。三、阅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我”从这悬崖上的一课中学到了什么人生经验,对你的人生有怎样的启示。
四、课文是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写的。请你变换视角,从杰里或“我”的父亲的角度改写“悬崖脱险”部分。注意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人物动作、心理、语言要切合身份。七上新教材变化之三:课后练习指向性更明确◼ 很明显,旧版教材的“研讨与练习”更注重的是人文思想教育方面,给人感觉比较“空”,倒是更像政治书上的练习,而新版教材的“研讨与练习”既有语文知识,又有人文思想,甚至有写作指导,感觉更“语文”一些。◼ 著名教育家余映潮先生说过:用新教材,如果你不知道一篇课文要讲些什么,你就按照“研讨与练习”做就行了。3.七上新教材变化之四:注重写作教学的序列性。◼ 新修订的七年级教材对作文教学有了明确、细致、具体要求,比较注重教学的序列性。具体如下:◼ 第一单元:从生活中学习写作;第二单元:说真话,抒真情;第三单元:文从字顺;第四单元:突出中心;第五单元:条理清楚;第六单元:发挥联想和想象。◼ 疑问:这样安排写作教学,序列性体现在哪儿呢?◼ 有可操作性吗?4.七上新教材变化之五:减少综合性学习的次数。
◼ 新教材减少了综合性学习的次数,由每单元一次减为间隔一次,分别放在二、四、六单元的后面,主题是:漫游语文世界、成长的烦恼、少年正是读书时。◼ 综合性学习的操作方法大家可以去网上搜,有些还是可以借鉴的。5. 七上新教材变化之六:调整、调换了部分课文。新增的课文有:
◼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我的老师(魏巍)
◼ 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 我的早年生活(丘吉尔)◼ 王几何(马及时)◼ 风雨(贾平凹)◼ 虽有嘉肴(《礼记》)◼ 河中石兽(纪昀)◼ 小圣施威降大圣(吴承恩)◼ 《论语》十二则三、关于现代文教学
◼ 新教材改变过分夸大人文性的倾向,重视语文的知识、能力、方法、习惯等基本目标的达成。
◼ 改变单一的人文主题组元方式,每个单元由人文主题与语文能力两条线索组成,目的是要将语文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关于语文知识
七上主要语文知识:比喻;比拟;夸张。 语文知识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基础。 随文学习相关语文知识,用来帮助理解文本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建议一:人文教学要讲出学生不知道或者感觉到又说不出,又或者认为是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 建议二:每篇课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都应该有一两个着重用力的地方,可以是思想感情的把握,也可以是语文知识的学习。把握思想感情方面的例子:
◼ 《秋天的怀念》不动声色地表达懊悔◼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爱和关怀让人看到光明◼ 《爸爸的花儿落了》关于成长的话题◼ 《我的早年生活》介绍丘吉尔这个人,引导学生热爱母语,热爱语文,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语文知识方面的例子:◼ 《秋天的怀念》标题为什么不是“怀念母亲”?《爸爸的花儿落了》为什么不叫“我的爸爸”?◼ 引导学生理解标题的妙处。◼ 《风雨》侧面描写的好处◼ 《虽有佳肴》类比的作用◼ 《最后一课》环境描写的作用◼ 《羚羊木雕》千姿百态地说(如何写对话)四、关于文言文教学。◼ 初一学生初学文言文应掌握以下五个方面:◼ 1. 文言文的正确朗读,包括停顿、语气语调和情感表达等。
◼ 2. 实词的积累运用,包括实词的意义、多义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通假字;常用虚词的多种用法,包括“之”“以”“于”“焉”“其”等词语的意义及作用。◼ 3. 重点语句的翻译,包括省略句、倒装句和固定句式等常用的特殊句式,容易引起歧义理解的语句和一些重要的句子。◼ 4. 精彩语段的积累背诵。由于初一接触文言文篇目较少,且篇幅短小,因此可以要求学生整篇背诵。◼ 5. 对文章整体的把握,包括内容、主题和写作应用等方面的理解、赏析和运用等。◼ 初一文言文教学的步骤:◼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其实是一窍不通。鉴于这个原因,文言文教学一定要从最基础抓起,从最简单抓起,千万不可起步太快,要求太高。
◼ 过去读书常讲: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注重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究自悟,老师的教学过程更多的是一种感染和熏陶 。◼ 第一步,指导朗读。(你听过班上倒数10名读古文吗?)◼ 常用的几种形式:范读、领读、练读、齐读、演读等。◼ 首先,老师要范读。学习一篇文言文,老师要范读(或者听名家泛读),让学生听准停顿、字音和语气、语调以及感情基调等。在这个基础上,对一些生字和易读错的字音加以强调,扫除识字障碍。◼ 其次,领读。就是带领学生一句一句的教读,也就是老师读一句学生跟着学一句,学生模仿老师的语气语调,节奏缓急,体味情感等。可以根据文章的难易教读1-2遍,个别难读的句子可以单独强调多读几遍直至能流畅读下来。◼ 再次,老师教读后,再让学生自由练读,分组竞读,全班齐读等。◼ 最后就是让学生全班演示朗读,以检查学生读的水平,对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再进行校正,直至没有问题为止。◼ 第二步,指导学生对词、句的理解。◼ 教学时可以采用传统的方法:逐字逐句,先解释词语,后翻译句子。对一些复杂而学生难以理解的语句要给学生讲清它的来龙去脉。◼ 教学时要强化落实以下三点:◼ 第一是词语。词语又分为实词和虚词。在实词中又可以分为重要实词和多义词、活用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虚词重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作用。
◼ 第二是文言文的常识、特点等必要的概念,如:文言文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文以双音词为主,所以最简单的翻译方法就是“组词”;文言文经常出现句子成分省略现象,翻译时要补充出来并且用括号括起等……
◼ 第三是句子。对一些容易引起歧义的句子(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结构比较复杂而难以理解的句子和一些特殊句式的句子,要对照翻译,演示它的变化过程等,给学生以直观的理解。◼ 一篇文言文学完,知识点水到渠成,自然形成一个知识板块,为学生以后构建知识树打下良好基础。◼ 第三步,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
◼ 即对文章的内容、主题以及写作特色等方面的整体把握。现代文教学时往往是指导学生先整体把握,然后再精彩赏析。而文言文则必须在学生逐字逐句理解后再进行整体把握。而我们所学的文言文,大都是精短浅易的文章,内容、主题和写作等方面的整体把握较现代文来说,相对容易得多,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不应占有太多的时间。◼ 第四步,指导背诵。(学生之所以怕背古文,可能也有不懂背诵方法的原因)◼ 首先带领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帮助学生找到各个层次之间的联系;然后指导学生抓住各个层次、语句里关键性的词语;最后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读熟后由一句到一层再到一段最后到全文背诵,直至流畅的整篇背下来为止。五、关于作文教学:
◼ 初一作文训练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写作的基本能力。最主要的有两点:◼ 一是运用语言文字的基本功,具体指语句通顺,写字规范,表意清楚,标点正确等。◼ 二是必须具备选材、组段、谋篇、立意、修改等能力,以及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等表达能力。◼ 作文训练的方法。◼ 1. 要重视仿写。
◼ 通过仿写让学生掌握一般的作文格式,了解某一类题材、主题的文章一般运用什么格式,如何处理材料,在表达手法上有哪些技巧等等。如仿写《王几何》学习用一件事写人的方法;仿写《我的老师》学习用多件事情写人,如何围绕中心选材?如何处理详略?强调:阅读与写作要有意识的联系在一起,但不要篇篇都联系,比如《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等,就太复杂了,学生学不会。比如:用200字的篇幅缩写《荷叶 母亲》并当堂背诵。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雨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忽然,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仿写:《★ ★ 母亲》注:冰心的《观舞记》也可以用这种模式上,不仅可以缩写仿写跳舞的部分,还可以仿照1-6自然段“假如我是……”写排比句来赞美某个事物。◼ 2. 要重视片段练习。
◼ 片段作文是指为了表现生活的一个断面,提示事物的最本质的特征,表达对某一事物的看法而写的一段文字。它多则一两百字,少则百十字,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是学生练笔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方式。◼ 比如学了《风雨》,可以让学习做侧面描写的片段仿写◼ 如《雷电》(写景)◼ 《“老班” 来了》◼ 《那个同学真美》(写人)◼◼ 3. 要重视练笔。
◼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阐述的就是一个能力养成的必要的有效途径。◼ 根据学生的情况,可以酌情安排练笔:◼ 期中前的练笔,可以不拘形式、字数,率性而为,尽兴而写;期中考试后要有明确要求,如字数不低于500字,记事要完整,中心要明确,语言要通顺,少写甚至不写错别字,书写要工整等。
◼ 初一下学期,要求字数不低于600字,注意选材、表达,注意细节描写,注意增加抒情议论,注意使用修辞,在叙事时学习使用倒叙、插叙等方法。◼ 要注重讲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是非常敏感的,一句赞赏的评语能兴奋好几天,写作激情会高涨许多。◼ 没有点评,或是不认真点评,我们的作文训练就是一潭死水,就是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学生就会失去创作的热情和激情,害怕写作,不愿写作。◼ 所以作文后的评讲是必不可少的,评讲时要涉及学生在写作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并举例说明,让学生在每次作文中看到自己的亮点,看到自己与同学的差距,看到自己下次写作的方向,学到一个方法。比起仅仅念几篇范文,一晃而过,这样的作文讲评才能让学生在作文课上觅得属于自己的珠见。六、关于课外阅读◼ 新课程提倡学生读“整本的书”。语文懂不懂归根结底是这个孩子有没有这方面的文化积累,而不是帮他解读。◼ 学生的课外阅读搞得好,语文课事半功倍!◼ 学生目前所读之书品质良莠不齐!◼ 具体操作方法:1. 每周为学生安排一个连排的阅读课,也可以是分开的两节课。
2. 给学生推荐适合的书
◼ 如:《山居岁月》《夏洛的网》《海鸥乔纳森》《丘吉尔的黑狗》《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我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梦里花落知多少》《大象如何站在铅笔上》《爸爸带我看宇宙》《一一风荷举》《台湾诗人优秀作品选》《平凡的世界》《草房子》《桂花雨》《奇石:来自东西方的报道》《人生若只如初见》《生命记忆》《丰子恺散文选》《我们仨》《骑自行车的时代》《鲁宾逊漂流记》《1966年》《一百个人的十年》《千江有水千江月》《城南旧事》《战马》《窗边的小豆豆》《神奇的收费亭》》《宝葫芦的秘密》 《看见》《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我从战场归来》《天龙八部》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推荐不同的书青春期、同学相处矛盾、早恋等◼ 村上春树《且听风吟》◼ 渡边淳一《钝感力》◼ 村上春树《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 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喜欢古诗词的
◼ 《人生若只如初见》《思无邪》《诗经往事》◼ 《蒋勋谈唐诗》《蒋勋谈宋词》男孩子喜欢历史类、科学类的书◼ 《探索》《中国国家地理》也可以推荐杂志◼ 《读者》《意林》上面很多文章出现在现代文阅读里面
◼ 《格言》每期都有“格言新解”,对学生作文的立意有帮助◼ 《看天下》很时尚,可以了解当下中国和世界上正在发生什么事情◼ 淘宝上有家“牧狼人图书专营店”,专卖各种过期杂志,可以买来放在教室里◼ 3.关于名著阅读(目前学生好像都不大喜欢读名著)◼ 《繁星 》《春水》《伊索寓言》◼ 建议:在开学一两周的时候先上第4课《散文诗两首》和第30课《寓言四则》,然后引导学生课外去读这两本书,可以选择《繁星 》《春水》中的一些小诗让学生仿写。有个网站叫“三联阅读”,里面有很多现代寓言,哲理性的,很适合学生阅读。◼ 关于四大名著◼ 网上有CD,可以用课堂时间放给学生听,然后让他们去读原文,学生基础差的可以读青少版。
◼ 我是个喜欢偷懒的人,无论什么事,我都想把它变简单,教学也一样,我总是在想:怎样才能又不费劲学生又考得好,但是我一直都没有找到方法。◼ 一本书,哪些讲哪些不讲?一篇课文重点讲什么?应该让学生做怎样的练习,做多少练习才合适?要怎么复习学生才记得牢?◼ 有时候自以为找到了好的方法,可是一场考试又把我打回原形,今天我把这些问题留给大家,希望我们共同努力来寻找答案!◼ 方向比努力重要,◼ 目标比勤奋有效。◼ 感谢各位耐心听讲!
◼ 有时候,我觉得中考就是那把无形的枪,我自己就是那颗疲惫的子弹,学生就是被我杀死的鸟儿,他们肉体还活着,但是他们热爱文学、热爱写作的心却被我用一套套试卷,一个个答题模式杀死了。讨论几个问题
◼ 1.初一学生的语文究竟是怎样的水平?◼ 2.六年级到七年级之间如何衔接?◼ 3.如何更有效地运用教材?我们的教学方式、练习题、考试是否真的适合我们的学生?◼ 4.初一的学生能否做中考题?◼ 5.初一语文考150分是否适合学生?◼ 6.如何向家长解释“学生一进初中语文成绩就下降了”?一、关于初一的学生◼ 1.蹲下身子平视学生。◼ 蹲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理念◼ 你面对的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 六年级和七年级之间台阶非常陡◼ 腰弯下去才能看到学生的真实水平,能知道他们的真正困难和需求。
◼ 牵着学生的手,照亮他们眼前的路,帮助他们挪动脚步,他们才能进步
◼ 千万不要说他们不行,从小学生一步跃变为中学生,他们的内心还不够强大、自信,他们最需要的是鼓励和肯定2.起点要低,步子要小。◼ 放缓教学节奏,从字音字形开始
◼ 字形字音看似简单,分值又小,但是却影响学生的成绩,如果学生想上130,选择题一个都不能错。◼ 要拿出专门的时间补拼音◼ 比如“р”和“q”,“ei”和“ie”;“i”“u”在一起音调标在后;
◼ 还有二声三声分不清等问题都要教◼ 要注意纠正学生写字的笔画,听写、 默写用正楷,特别是现在的网络阅卷,对书写要求更高。(风,心,直)
3. 注重养成教育,教给学生必要的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养成标节次、查生字词(注音、解释)、画中心句、过渡句以及对重点语句重点词语等圈点勾画的习惯;●养成划分文章段落、概括段落大意的习惯;●养成梳理文章线索和脉络的习惯;●养成在初读课文后要重点阅读课前提示、课后练习,然后带着提示和练习中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阅读的习惯;●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巩固的习惯;●要求学生建立错题集,养成及时纠错的习惯。尤其要学生养成随手做点评、做批注的习惯。必要的工具书
◼ 《现代汉语词典》或《新华字典》◼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4. 面对每一位学生,促进全员进步◼ 不要歧视学困生(对有些学生而言,语文也许是他唯一能及格或者唯一能上三位数的学科, 他们才是专心专意学语文的人啊!)◼ 相信自己带的学生是最好的。◼ 每一位学生的成绩都决定我们的教学成绩。二、关于新教材◼ 1.七上新教材变化之一:强调阅读能力的培养。◼ 新教材对七上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重点培养学生朗读、默读的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朗读要求:
◼ 第一单元:正确,流畅,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第三单元:品读,通过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文章大意的基础上仔细体会作者传达的微妙情感,揣摩和品味富有特色的语言,积累精彩语句。
◼ 特别要注意:不是所有课文都需要朗读,不是所有课文都需要全文朗读。朗读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而是一种训练,要有目标,有选择。朗读是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的实践活动,不可随意进行,更不能把一篇较长的课文从头朗读到尾。默读要求:◼ 第二单元:一气呵成,保证阅读感知的完整以及一定的阅读速度;◼ 第四单元圈点、勾画,通过把握线索、抓关键语句等方式,概括文章的中心;
◼ 第五单元做摘录,把握文章内在的条理,理清作者思路;◼ 第六单元快速阅读,提高阅读速度,把握联想和想象。2.七上新教材变化之二:强调语法教学。
◼ 近年来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法知识由淡化到淡出,逐渐远离初中语文课堂,语文课标中特别强调不要系统地讲解语文知识,不要用名词术语考学生,为此各版本教材都回避知识,不敢大张旗鼓地放入知识教学的内容。在这种背景下,新修订的人教版语文教材还是尽可能地植入了语法元素,以补白的形式出现。◼ 建议:◼ 语法知识可以集中教学,也可以随文教学,但不能不教学。而讲的目的不是要学生记住那些概念,分清哪些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或对句子成分做孤立的分析,而是为了语言的实际运用,是从运用出发,是为更好地使用或欣赏自己的母语服务的。 题量的均衡性 提高题目的设计质量⚫ 注重文本细读⚫ 紧扣单元重点 题目设计的灵活性⚫ 避免问—答、问—答⚫ 找准切入点 重视思维训练
⚫ 注重形象思维的运用⚫ 注重思维的训练《走一步,再走一步》
一、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说说你从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二、在下边两种情况下,你将分别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说出来与同学交流一下。1.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2.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三、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样处理的?有什么经验教训?写出来,班里出一期专栏。《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展开叙事的。勾画出文中标志事件发展的语句,并复述“我”从冒险到脱险的经过。二、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我”在这一事件中心理上的变化。三、阅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我”从这悬崖上的一课中学到了什么人生经验,对你的人生有怎样的启示。
四、课文是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写的。请你变换视角,从杰里或“我”的父亲的角度改写“悬崖脱险”部分。注意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人物动作、心理、语言要切合身份。七上新教材变化之三:课后练习指向性更明确◼ 很明显,旧版教材的“研讨与练习”更注重的是人文思想教育方面,给人感觉比较“空”,倒是更像政治书上的练习,而新版教材的“研讨与练习”既有语文知识,又有人文思想,甚至有写作指导,感觉更“语文”一些。◼ 著名教育家余映潮先生说过:用新教材,如果你不知道一篇课文要讲些什么,你就按照“研讨与练习”做就行了。3.七上新教材变化之四:注重写作教学的序列性。◼ 新修订的七年级教材对作文教学有了明确、细致、具体要求,比较注重教学的序列性。具体如下:◼ 第一单元:从生活中学习写作;第二单元:说真话,抒真情;第三单元:文从字顺;第四单元:突出中心;第五单元:条理清楚;第六单元:发挥联想和想象。◼ 疑问:这样安排写作教学,序列性体现在哪儿呢?◼ 有可操作性吗?4.七上新教材变化之五:减少综合性学习的次数。
◼ 新教材减少了综合性学习的次数,由每单元一次减为间隔一次,分别放在二、四、六单元的后面,主题是:漫游语文世界、成长的烦恼、少年正是读书时。◼ 综合性学习的操作方法大家可以去网上搜,有些还是可以借鉴的。5. 七上新教材变化之六:调整、调换了部分课文。新增的课文有:
◼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我的老师(魏巍)
◼ 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 我的早年生活(丘吉尔)◼ 王几何(马及时)◼ 风雨(贾平凹)◼ 虽有嘉肴(《礼记》)◼ 河中石兽(纪昀)◼ 小圣施威降大圣(吴承恩)◼ 《论语》十二则三、关于现代文教学
◼ 新教材改变过分夸大人文性的倾向,重视语文的知识、能力、方法、习惯等基本目标的达成。
◼ 改变单一的人文主题组元方式,每个单元由人文主题与语文能力两条线索组成,目的是要将语文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关于语文知识
七上主要语文知识:比喻;比拟;夸张。 语文知识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基础。 随文学习相关语文知识,用来帮助理解文本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建议一:人文教学要讲出学生不知道或者感觉到又说不出,又或者认为是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 建议二:每篇课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都应该有一两个着重用力的地方,可以是思想感情的把握,也可以是语文知识的学习。把握思想感情方面的例子:
◼ 《秋天的怀念》不动声色地表达懊悔◼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爱和关怀让人看到光明◼ 《爸爸的花儿落了》关于成长的话题◼ 《我的早年生活》介绍丘吉尔这个人,引导学生热爱母语,热爱语文,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语文知识方面的例子:◼ 《秋天的怀念》标题为什么不是“怀念母亲”?《爸爸的花儿落了》为什么不叫“我的爸爸”?◼ 引导学生理解标题的妙处。◼ 《风雨》侧面描写的好处◼ 《虽有佳肴》类比的作用◼ 《最后一课》环境描写的作用◼ 《羚羊木雕》千姿百态地说(如何写对话)四、关于文言文教学。◼ 初一学生初学文言文应掌握以下五个方面:◼ 1. 文言文的正确朗读,包括停顿、语气语调和情感表达等。
◼ 2. 实词的积累运用,包括实词的意义、多义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通假字;常用虚词的多种用法,包括“之”“以”“于”“焉”“其”等词语的意义及作用。◼ 3. 重点语句的翻译,包括省略句、倒装句和固定句式等常用的特殊句式,容易引起歧义理解的语句和一些重要的句子。◼ 4. 精彩语段的积累背诵。由于初一接触文言文篇目较少,且篇幅短小,因此可以要求学生整篇背诵。◼ 5. 对文章整体的把握,包括内容、主题和写作应用等方面的理解、赏析和运用等。◼ 初一文言文教学的步骤:◼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其实是一窍不通。鉴于这个原因,文言文教学一定要从最基础抓起,从最简单抓起,千万不可起步太快,要求太高。
◼ 过去读书常讲: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注重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究自悟,老师的教学过程更多的是一种感染和熏陶 。◼ 第一步,指导朗读。(你听过班上倒数10名读古文吗?)◼ 常用的几种形式:范读、领读、练读、齐读、演读等。◼ 首先,老师要范读。学习一篇文言文,老师要范读(或者听名家泛读),让学生听准停顿、字音和语气、语调以及感情基调等。在这个基础上,对一些生字和易读错的字音加以强调,扫除识字障碍。◼ 其次,领读。就是带领学生一句一句的教读,也就是老师读一句学生跟着学一句,学生模仿老师的语气语调,节奏缓急,体味情感等。可以根据文章的难易教读1-2遍,个别难读的句子可以单独强调多读几遍直至能流畅读下来。◼ 再次,老师教读后,再让学生自由练读,分组竞读,全班齐读等。◼ 最后就是让学生全班演示朗读,以检查学生读的水平,对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再进行校正,直至没有问题为止。◼ 第二步,指导学生对词、句的理解。◼ 教学时可以采用传统的方法:逐字逐句,先解释词语,后翻译句子。对一些复杂而学生难以理解的语句要给学生讲清它的来龙去脉。◼ 教学时要强化落实以下三点:◼ 第一是词语。词语又分为实词和虚词。在实词中又可以分为重要实词和多义词、活用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虚词重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作用。
◼ 第二是文言文的常识、特点等必要的概念,如:文言文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文以双音词为主,所以最简单的翻译方法就是“组词”;文言文经常出现句子成分省略现象,翻译时要补充出来并且用括号括起等……
◼ 第三是句子。对一些容易引起歧义的句子(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结构比较复杂而难以理解的句子和一些特殊句式的句子,要对照翻译,演示它的变化过程等,给学生以直观的理解。◼ 一篇文言文学完,知识点水到渠成,自然形成一个知识板块,为学生以后构建知识树打下良好基础。◼ 第三步,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
◼ 即对文章的内容、主题以及写作特色等方面的整体把握。现代文教学时往往是指导学生先整体把握,然后再精彩赏析。而文言文则必须在学生逐字逐句理解后再进行整体把握。而我们所学的文言文,大都是精短浅易的文章,内容、主题和写作等方面的整体把握较现代文来说,相对容易得多,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不应占有太多的时间。◼ 第四步,指导背诵。(学生之所以怕背古文,可能也有不懂背诵方法的原因)◼ 首先带领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帮助学生找到各个层次之间的联系;然后指导学生抓住各个层次、语句里关键性的词语;最后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读熟后由一句到一层再到一段最后到全文背诵,直至流畅的整篇背下来为止。五、关于作文教学:
◼ 初一作文训练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写作的基本能力。最主要的有两点:◼ 一是运用语言文字的基本功,具体指语句通顺,写字规范,表意清楚,标点正确等。◼ 二是必须具备选材、组段、谋篇、立意、修改等能力,以及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等表达能力。◼ 作文训练的方法。◼ 1. 要重视仿写。
◼ 通过仿写让学生掌握一般的作文格式,了解某一类题材、主题的文章一般运用什么格式,如何处理材料,在表达手法上有哪些技巧等等。如仿写《王几何》学习用一件事写人的方法;仿写《我的老师》学习用多件事情写人,如何围绕中心选材?如何处理详略?强调:阅读与写作要有意识的联系在一起,但不要篇篇都联系,比如《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等,就太复杂了,学生学不会。比如:用200字的篇幅缩写《荷叶 母亲》并当堂背诵。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雨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忽然,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仿写:《★ ★ 母亲》注:冰心的《观舞记》也可以用这种模式上,不仅可以缩写仿写跳舞的部分,还可以仿照1-6自然段“假如我是……”写排比句来赞美某个事物。◼ 2. 要重视片段练习。
◼ 片段作文是指为了表现生活的一个断面,提示事物的最本质的特征,表达对某一事物的看法而写的一段文字。它多则一两百字,少则百十字,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是学生练笔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方式。◼ 比如学了《风雨》,可以让学习做侧面描写的片段仿写◼ 如《雷电》(写景)◼ 《“老班” 来了》◼ 《那个同学真美》(写人)◼◼ 3. 要重视练笔。
◼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阐述的就是一个能力养成的必要的有效途径。◼ 根据学生的情况,可以酌情安排练笔:◼ 期中前的练笔,可以不拘形式、字数,率性而为,尽兴而写;期中考试后要有明确要求,如字数不低于500字,记事要完整,中心要明确,语言要通顺,少写甚至不写错别字,书写要工整等。
◼ 初一下学期,要求字数不低于600字,注意选材、表达,注意细节描写,注意增加抒情议论,注意使用修辞,在叙事时学习使用倒叙、插叙等方法。◼ 要注重讲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是非常敏感的,一句赞赏的评语能兴奋好几天,写作激情会高涨许多。◼ 没有点评,或是不认真点评,我们的作文训练就是一潭死水,就是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学生就会失去创作的热情和激情,害怕写作,不愿写作。◼ 所以作文后的评讲是必不可少的,评讲时要涉及学生在写作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并举例说明,让学生在每次作文中看到自己的亮点,看到自己与同学的差距,看到自己下次写作的方向,学到一个方法。比起仅仅念几篇范文,一晃而过,这样的作文讲评才能让学生在作文课上觅得属于自己的珠见。六、关于课外阅读◼ 新课程提倡学生读“整本的书”。语文懂不懂归根结底是这个孩子有没有这方面的文化积累,而不是帮他解读。◼ 学生的课外阅读搞得好,语文课事半功倍!◼ 学生目前所读之书品质良莠不齐!◼ 具体操作方法:1. 每周为学生安排一个连排的阅读课,也可以是分开的两节课。
2. 给学生推荐适合的书
◼ 如:《山居岁月》《夏洛的网》《海鸥乔纳森》《丘吉尔的黑狗》《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我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梦里花落知多少》《大象如何站在铅笔上》《爸爸带我看宇宙》《一一风荷举》《台湾诗人优秀作品选》《平凡的世界》《草房子》《桂花雨》《奇石:来自东西方的报道》《人生若只如初见》《生命记忆》《丰子恺散文选》《我们仨》《骑自行车的时代》《鲁宾逊漂流记》《1966年》《一百个人的十年》《千江有水千江月》《城南旧事》《战马》《窗边的小豆豆》《神奇的收费亭》》《宝葫芦的秘密》 《看见》《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我从战场归来》《天龙八部》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推荐不同的书青春期、同学相处矛盾、早恋等◼ 村上春树《且听风吟》◼ 渡边淳一《钝感力》◼ 村上春树《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 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喜欢古诗词的
◼ 《人生若只如初见》《思无邪》《诗经往事》◼ 《蒋勋谈唐诗》《蒋勋谈宋词》男孩子喜欢历史类、科学类的书◼ 《探索》《中国国家地理》也可以推荐杂志◼ 《读者》《意林》上面很多文章出现在现代文阅读里面
◼ 《格言》每期都有“格言新解”,对学生作文的立意有帮助◼ 《看天下》很时尚,可以了解当下中国和世界上正在发生什么事情◼ 淘宝上有家“牧狼人图书专营店”,专卖各种过期杂志,可以买来放在教室里◼ 3.关于名著阅读(目前学生好像都不大喜欢读名著)◼ 《繁星 》《春水》《伊索寓言》◼ 建议:在开学一两周的时候先上第4课《散文诗两首》和第30课《寓言四则》,然后引导学生课外去读这两本书,可以选择《繁星 》《春水》中的一些小诗让学生仿写。有个网站叫“三联阅读”,里面有很多现代寓言,哲理性的,很适合学生阅读。◼ 关于四大名著◼ 网上有CD,可以用课堂时间放给学生听,然后让他们去读原文,学生基础差的可以读青少版。
◼ 我是个喜欢偷懒的人,无论什么事,我都想把它变简单,教学也一样,我总是在想:怎样才能又不费劲学生又考得好,但是我一直都没有找到方法。◼ 一本书,哪些讲哪些不讲?一篇课文重点讲什么?应该让学生做怎样的练习,做多少练习才合适?要怎么复习学生才记得牢?◼ 有时候自以为找到了好的方法,可是一场考试又把我打回原形,今天我把这些问题留给大家,希望我们共同努力来寻找答案!◼ 方向比努力重要,◼ 目标比勤奋有效。◼ 感谢各位耐心听讲!